肉雞種用雞轉入產蛋雞舍后,隨著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的增加,種雞的生理及內分泌系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。
為了適應種雞多方面的生理變化,在開產前這一段時間里管理工作的中心仍是盡量減少應激,同時在溫度等方面為雞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,并注意科學限飼,保證充足營養。從23周齡起,為了穩定雞的代謝,減少應激,應采用每日限飼的方法進行飼喂。
能量是肉用種雞營養的第一限制因子。母雞總能量需要一般在32周左右達到高峰,但不能到32周時才增加飼喂量,而應與母雞生長同步進行。23周齡開始,應該將育成料換成產蛋期飼料。如果使用預產料應在18周齡至產蛋率達到5%期間使用,產蛋率達到5%以后及時更換成產蛋期飼料。
為防止母雞體脂過多和種蛋孵化率下降,在產蛋前和產蛋高峰期過后要減少飼料的供給,這一時間的把握是關鍵。當產蛋率從高峰期最高點下降4%-5%時,或者在高峰期過后的1周左右時間,應降低能量飼料的供給。這段時間肉雞的體重增長非常緩慢,維持代謝也基本穩定。
隨著產蛋率的下降,營養需要量減少,為防止雞體脂肪過量沉積和超重,應酌情減料,在減少飼料供應時應考慮環境溫度的變化。生產實踐中,一般采用的方法有試探減料法和常規減料法。通常采用常規減料法,即當產蛋率從高峰下降4%-5%時每羽雞日喂量減少2克,以后產蛋率每下降2%減料1克,每次不超過2克,直到減料量約為高峰期的10%-12%。
實施減料后出現體重下降,說明減料過多,同樣,若雞的增重過多則應增加減料量。
從產蛋率5%開始至產蛋高峰期可適當增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,以及飼料飼喂量(料量以產蛋率的遞增速度增加供給,增料過快或過慢都會影響生產性能),以保證較高的產蛋率、受精率與孵化率。
在產蛋前期建議每天集蛋3次,產蛋后期應將每天集蛋次數增加到5次,以保證種蛋的孵化品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