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架子牛呢?架子牛是指犢牛斷奶后,具有一定體況(骨架) 不豐滿,不夠屠宰標準體重要求的牛都稱之為架子牛。架子牛前期以粗放飼養為主,體重一般在250-300斤左右,通過短期強度育肥,達到上市體重和屠宰體況。這種育肥方法成本低消耗飼料少,經濟效益高。
架子牛育肥的飼養管理要點
育肥架子牛是增加養牛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環節。因此,選準選好架子牛是一個關鍵,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。
不同品種的牛,其遺傳基因各有差異,因此,產肉性能也就有很大差別。育肥肉牛應以肉用品種為最好,乳肉兼用品種次之,再者為乳用品種,役用品種較差。據內蒙試驗證明,肉用海福特牛,奶用黑白花牛和役用蒙古牛在相同的飼養條件下,12月齡的平均日增重為0.92千克,0.02千克和0.59千克,屠宰率分別為66%,56%和45%。
當前,純肉牛品種在中國和寧夏尚少,利用它們的后代育肥有一定困難,但經過改良的雜交后代甚多,利用這些雜交后代的架子牛進行育肥是很便利的,而且育肥效果也很好。
據四川省黔江區報到,年齡1周歲的西門塔爾雜一代、夏洛來雜一代和本地牛,在相同飼養條件下,經150天的育肥,平均日增重分別為751克、715克和578克。寧夏青銅峽市對西門塔爾一代和本地黃牛,年齡為15個月,在相同飼養條件下,經90天育肥,平均日增重分別為709克和519克。
寧夏吳忠市對短角一代和本地黃牛,年齡為10個月,在相同條件下,采用半放牧半舍飼低精料育肥240天,平均日增重分別為752克和354克。這說明肉用牛及其雜交后代育肥效果比當地土種牛好。因為肉用牛及雜交后代牛比土種牛的酶活性和吸收性能高,體內營養物質的同化作用強,所以生長快,育肥周期短,飼料報酬高,而且肉質好。一般肉用牛與當地土種牛雜交,其后代的產肉性能比土種牛提高15%以上。